中山醫學大學 |
2007/01/19 |
B型肝炎病毒不同血清標誌者表面與e抗體IgG次型與AST/ALT數值之相關性
|
蔡梓鑫; Tzu-Hsin Tsai |
國立成功大學 |
2005-07-19 |
B型肝炎病毒中型蛋白對病毒基因表現的嶄新自我調控功能
|
黃琮竣; Huang, Tsurng-Juhn |
國立成功大學 |
2005 |
B型肝炎病毒中表面抗原自我調節病毒基因表現的創新機制
|
呂政展 |
國立成功大學 |
2006 |
B型肝炎病毒中表面抗原調節B型肝炎病毒核及X基因表現的分子機制
|
呂政展; 劉校生 |
國立成功大學 |
2007 |
B型肝炎病毒中表面抗原調節B型肝炎病毒核及X基因表現的分子機制
|
呂政展; 劉校生 |
國立成功大學 |
2008 |
B型肝炎病毒中表面抗原調節B型肝炎病毒核及X基因表現的分子機制
|
呂政展; 劉校生 |
國立成功大學 |
2004 |
B型肝炎病毒中表面抗原調節病毒基因表現的創新調節機制
|
呂政展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7 |
B型肝炎病毒之小鼠耐受模式
|
黃麗蓉; Huang, Li-Rung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8 |
B型肝炎病毒全基因序列變異與肝細胞癌危險性分析:重疊病例對照研究
|
藍珮文; Lan, Pei-Wen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7-07-31 |
B型肝炎病毒前表面基因缺損變異株與B肝帶原者肝病進展及肝細胞癌發生危險性之臨床及序列定位分析研究 (新制多年期第1年)
|
高嘉宏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8-07-31 |
B型肝炎病毒前表面基因缺損變異株與B肝帶原者肝病進展及肝細胞癌發生危險性之臨床及序列定位分析研究 (新制多年期第2年)
|
高嘉宏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6 |
B型肝炎病毒因子與肝癌肝硬化之流行病學研究
|
楊懷壹; Yang, Hwai-I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
2016 |
B型肝炎病毒在東亞地區之分子演化與親緣動態分析
|
Lin, Serena Y.C.; 林語蓁 |
國立成功大學 |
2009-07-16 |
B型肝炎病毒在連續接受核苷類似物治療時反轉錄酶區域的演化
|
詹勝凱; Jan, Sheng-Kai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4 |
B型肝炎病毒基因Core Promoter和Precore 區域之變異和肝細胞癌的關係:重疊病例對照研究
|
周怡均; Chou, Yi-Chun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8-07-31 |
B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核前區突變及核心驅動子突變與肝細胞內核心及表面蛋白表現的相關探討 (新制多年期第1年)
|
劉俊人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1 |
B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之病毒學特性研究
|
高嘉宏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4 |
B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表面抗原t細胞抗原決定部位基因變異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病 程的影響
|
張美惠; CHANG, MEI-HWEI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2 |
B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表面抗原T細胞抗原決定部位基因變異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病程的影響(1/3)
|
張美惠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3 |
B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表面抗原T細胞抗原決定部位基因變異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病程的影響(2/3)
|
張美惠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4 |
B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表面抗原T細胞抗原決定部位基因變異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病程的影響3/3)
|
張美惠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4 |
B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病毒基因體變異與肝細胞癌發生之相關性研究
|
高嘉宏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3-07-31 |
B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差異、HLA抗原和肝細胞癌危險性:縱斷研究(1/3)
|
于明暉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4-07-31 |
B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差異、HLA抗原和肝細胞癌危險性:縱斷研究(2/3)
|
于明暉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5-07-31 |
B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差異、HLA抗原和肝細胞癌危險性:縱斷研究(3/3)
|
于明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