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 |
2003 |
黑潮於呂宋海峽的入侵
|
唐存勇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
1998-08 |
黑潮東海陸棚交換過程研究(III)---子計畫(IX):東海有光層之生物性碳循環---原生動物現存量與生產量之研究(II)
|
蔣國平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
2014 |
黑潮流經綠島所產生之島後渦漩空間與時間尺度數值分析
|
Hsieh, Kai-Jiun; 謝鎧駿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
2013 |
黑潮流經綠島所產生島後渦漩之數值分析
|
Sheng-Lin Lin; 林聖霖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
2013-07 |
黑潮發電所需面對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
柯永澤;辛敬業;林正文;蔡政翰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
2014 |
黑潮發電機組之穩定分析與動態模擬
|
Yi-An Chen; 陳奕安 |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
2012 |
黑潮發電水下載具舵片動作控制及結構強度分析
|
李傳宗; LEE, Chuan-Tsung |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
2017 |
黑潮發電的水下水渦輪機葉片設計
|
李柏昌; LEE, PO-CHANG |
國立臺灣大學 |
1993 |
黑潮的非線型不穩定:地形效應
|
李啟運; Lee, Chi-Yuan |
國立交通大學 |
2016-03-28T08:17:32Z |
黑潮研究(Ⅱ)---子計畫:以重力及衛星測高研究颱風與黑潮之交互作用
|
黃金維; HWANG CHEINWAY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
|
黑潮研究(Ⅱ)---子計畫:西太平洋中低緯度海流特徵之衛星觀測與分析
|
Anonymous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
2016 |
黑潮研究(Ⅱ)-2--子計畫:西太平洋中低緯度海流特徵之衛星觀測與分析(Ⅱ)
|
郭南榮 |
國立交通大學 |
2016-12-20T03:56:46Z |
黑潮研究(Ⅱ)-2-子計畫:以重力及衛星測高研究颱風與黑潮之交互作用(Ⅱ)
|
黃金維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
|
黑潮研究(Ⅱ)-2-子計畫:西太平洋中低緯度海流特徵之衛星觀測與分析(Ⅱ)
|
Anonymous |
國立臺灣大學 |
2012 |
黑潮笠藤壺和美麗笠藤壺之生殖週期在台灣黑潮流域及東海海域的比較研究
|
王中賢; Wang, Chung-Hsien |
國立臺灣大學 |
1989 |
黑潮絕對流速的結構
|
劉倬騰; 黃清隆; Liu, Cho-Teng; 黃清隆 |
國立中山大學 |
2007 |
黑潮與南海主要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生產力之比較(I)
|
李玉玲 |
國立中山大學 |
2008 |
黑潮與南海主要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生產力之比較(II)
|
李玉玲 |
國立臺灣大學 |
2003 |
黑潮與南海水中膠體之分佈與組成
|
溫良碩 |
國立臺灣大學 |
1996 |
黑潮與東 海陸棚交換過程研究(二)─黑潮與東海陸棚交換過程研究總計畫(Ⅱ)
|
劉康克 |
國立臺灣大學 |
1996 |
黑潮與東 海陸棚交換過程研究─黑潮與東海陸棚交換過程研究之子計畫九:東海之新生產力,細菌生產力及有機碳與碘之生地化研究
|
劉康克 |
臺大學術典藏 |
1989 |
黑潮與東海之混合作用研究
|
白書禎; 黃天福; Pai, Su-Cheng; 白書禎;黃天福 |
國立臺灣大學 |
1989 |
黑潮與東海之混合作用研究
|
白書禎; 黃天福; Pai, Su-Cheng; 黃天福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
1999-08 |
黑潮與東海交換過程研究(III)---子計畫V:東海有光層內生物性碳循環---水文化學、葉綠素分佈和初級生產力(III)
|
龔國慶;熊同銘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
2000 |
黑潮與東海交換過程研究(III)-總計畫
|
龔國慶;扈治安;劉康克;魏慶琳 |